未来5年深圳计划投资616亿元治水

3年内深圳河、茅洲河重点河段可达Ⅴ类水质;8年内,碧水和蓝天将共同成为深圳亮丽的城市名片。深圳市水务局日前发布《深圳市治水提质工作计划(2015-2020年)》,明确“流域统筹,系统治理”等十条治水策略,并提出了“织网行动”“净水行动”“畅通行动”等十大治水行动。

记者从水务局获得的信息显示,“十大行动”计划投资616亿元治水:200亿元,建设4260公里污水管网;152亿元,新扩建19座污水处理厂;264亿元,整治552公里河道。目标是一年内深圳河流水质明显改善,茅洲河上游部分水质基本达到Ⅴ类,消除中心城区主要内涝;三年内深圳湾、深圳河、前海湾、茅洲河基本达到Ⅴ类水质,主要城区消除黑臭和内涝;五年内全市水环境达到考核要求,防洪排涝达到设防标准;8年,全市水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,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。

截至目前,全市共建成运行集中式污水处理厂31座,污水处理能力达到479.5万吨/日,基本完成污水处理厂规划布局;建成排水管渠11634公里,形成以市政污水管网为主、沿河截污管涵为辅的污水收集骨干体系;整治河道807公里,全市主要河流水质总体呈好转趋势,重污染河流断面比例持续下降,防洪达标率逐年提升。

涝是心头之患 污是城市之殇

水务部门也坦率承认,历经多年的大规模治水,城市防洪排涝体系依然脆弱,南山前海、宝安西部、龙华民治、坪山坑梓四大片区洪涝问题尚未根本解决,道路积水现象越发增多,去年3·30、5·11等五场暴雨,导致全市446处水浸,最深积水达到2米;今年5·23暴雨,又集中暴露了一批内涝积水点;内涝积水问题已经成为市民的“心头之患”。水污染防治体系也远未健全,水体黑臭现象极为普遍。全市330条河流中,仍有173条黑臭,其中有90条处在城市密集建成区;西部海湾水质未得到根本性改善,仍然劣于海水最低水质标准;水体黑臭已经成为“城市之殇”。

可以说,恶劣的水环境成为我市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最短板。究其具体原因:一是规划滞后于城市快速发展,大量违建缺乏配套的排水设施;二是治水未按流域统筹,系统性不强;三是城市开发建设与排水设施建设的衔接不足,重地上、轻地下;四是雨污混流普遍,污水处理效益不佳,原特区外问题尤为突出;五是排水管网建设管理多头,未能充分发挥应有效益;六是城市开发建设中水文条件改变较大,增大了内涝风险;七是内涝应急响应能力不足,处置效果有待提升;八是水务环境执法监管缺手段、缺人员、缺权威,监管效果不佳。

 来源:深   

时间:2015-11-16

 

上一篇: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党政干部最大考核项引领深圳绿色发展
下一篇:借“互联网+”华丽转身 工业废水迎发展契机